這個實驗應該算是一個簡單又方便的實驗,因為可以直接取身旁的花來做觀察
在學校校車場旁,有一排羊蹄甲
在花朵盛開的時候剛好經過樹下,心裡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做花粉跟胚珠的觀察
所以就自己撿 & 摘幾朵花來進行實驗,結果還甚滿意,所以後來也有帶學生做
羊蹄甲,為雙子葉木本的豆科植物,因葉形長似羊蹄的形狀,故名
花期,網路上寫說大約是春天三月左右,不過學校的花期大約是一月底開始了
為完全花,也就是一朵花上同時具有雄、雌蕊,比例約為5:1
當完成授粉後,花瓣便會掉落,最後只剩下雌蕊與雄蕊
雌蕊的子房在受精後會逐漸地成長、成熟,最後會形成果實,也就是豆筴
豆筴裡包覆了數顆種子,數量則是由受精的胚珠來決定
但是並非所有的胚珠均會受精,所以最後形成的種子數會少於或等於胚珠數
胚珠在受精後便開始發育成長,其中,珠被會發育成種皮,而子葉是來自於胚(胎)的發育
胚在發育過程中會形成胚芽、胚軸、胚根以及子葉
將子房剖開,用肉眼即可發現子房內大約有5~10顆的胚珠
置於解剖顯微鏡下觀察,便可明顯地看到胚珠的模樣
昨天帶學生做這個實驗,學生們也有觀察花粉,而他們所發現的花粉也是挺清楚的
看來那種最簡單的反射式顯微鏡也是可以觀察到很棒的細節
其中,部分的花粉具有明顯的花粉溝,也就是後來萌發成花粉管的部位
有些組別是觀察杜鵑花
據說杜鵑花名的由來是因為杜鵑鳥啼血,滴到之處所生長出來的話,即為杜鵑花
這是種常綠灌木,花期大約也是三月左右,但是學校大約是二月初時開花數量有明顯增加
亦為完全花,其中雄蕊的數量遠大於單一的雌蕊
花瓣基部相連,為合瓣花,所以在花期後段時,可以發現地上有許多掉落的完整花冠
其中雄蕊亦一並掉落,只有雌蕊會留於植株上
後來利用美工刀將子房剖開,並置於解剖顯微鏡下觀察
可以發現子房內有數個小室,每個小室內包含了許多胚珠
花藥裡面包含了花粉
再將裡面的花粉粒取出做顯微觀察
結果發現羊蹄甲的比較可愛
這個實驗大約進行1.5~2節的時間,可以以校園裡的植物做為觀察的物種,很方便
之後可能就是利用不同的種類來做觀察,並且進行花粉管萌發的實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