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6235.jpg

文蛤是我們常常食用的軟體動物,以前看到的動作,就是吃吃吃,也沒有想過要解剖牠

也因為常見,取得方式簡單、便宜,一整個就是平民化,相信解剖後帶給學生的衝擊一定不小

 

自己趁著下班後,跑去黃昏市場買了一袋文蛤

買得比較一般大顆,所以貴了一些,但還是比牡丹樓的超值餐來得便宜

有詢問一下老闆如何讓牠們保持活力,他就說回家直接放冰箱冷藏,活個三、四天沒問題

剛開始還半信半疑,想說如果真的都掛了,就全部煮湯喝掉,也沒虧到....

結果到實驗那天,放在水中,過一陣子後全部都把出入水管放出來了,全活,真厲害

IMG_4578.jpg

之後每次跟老婆去全聯的時候,看到冷藏室裡的文蛤都會過去按個幾下,還是都可以看到牠們的反應

 

要觀察文蛤內部構造,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如何把緊閉的雙殼給打開

這時候,溫柔是沒有用的,一定要用蠻力扳開

先用刀子撐開一點空隙,再把攝子放進,用力一扳.......

IMG_4561.jpg

結果竟然出乎意料之外......硬殼就這樣破裂,還有一部分就這樣飛出去......害自己嚇了一跳

IMG_4563.jpg

這就剛剛好弄拙成巧,可以觀察到軟體動物的重要構造–外套膜,以及跟外殼的相對位置

因為外套膜可以往外分泌真珠質,隨著時間慢慢形成外殼,以保護內在的重要臟器

 

出入水管,這是大家看到活文蛤時比較常見的構造,負責帶著養分、廢物水流的進出

IMG_4550.jpg

IMG_6223.jpg

當打開雙殼後,可以看到出入水管的內部,這讓自己有點意外

IMG_4565.jpg

原本以為出入水管的內部應該是一個密閉的空間,水流僅由水管進出

後來才知道並非如此,水流的進出並不是完全由這個與外套膜緊連的構造所控制,雙殼間的縫隙亦可

IMG_6251.jpg

自己原本的想法是像利樂包一樣,進出只有吸管的開口而已

但現在看到的樣子,像是用吸管喝可樂,但是可樂還是可以從開口倒出來

 

 

將殼剝開後,可以看到另一重要構造–斧足,以及其運動的過程

此時,真慶幸自己扳殼時的「失誤」,因為有這個「失誤」才可以觀察這有趣的畫面

IMG_4568.jpg

斧足上有許多神經,用以控制運動的表現

IMG_4589.jpg

文蛤斧足運動

 

看起來很像是在吐舌頭的樣子,很有趣

 

最後還是要把殼給打開,這樣才方便觀察內在構造

於是就用解剖刀,切開殼內前後兩端的閉殼肌,就可以輕易地打開兩殼

IMG_6231.jpg

只要在剛開始的時候,用解剖刀從緊閉的雙殼縫隙中伸入,小心地切開這兩個閉殼肌

其實這也是最省力,而且破壞最小的方式

 

文蛤裡總共有四片鰓,左右各兩片,介於外套膜與內部臟團間,很明顯

IMG_6236.jpg

我們食用的時候,鰓會因煮熟而萎縮,但是仔細找還是看得到的

用顯微鏡觀察鰓的末端,可以發現有許多纖毛,可以協助水流的流動

IMG_4597.jpg

文蛤鰓圍纖毛運動

放大版

 

把鰓往旁邊撥開後,仔細觀察雙殼連接的基部附近,就有這次的觀察主角–心臟

「打從娘胎出來,對於文蛤的想法就是吃,那有想到什麼心臟,更不用說想去看牠的心跳」

我想許多學生應該就是這樣的想法,不意外,因為自己剛開始也是抱著這樣的態度

心臟,在循環系統佔著非常重要的功能角色,持續不停的收縮運動,就是負責循環的動力來源

沒有了心臟這個動力來源,物質的運輸將會停擺

仔細觀察文蛤的心臟位置,鄰近於腸道,彷彿亦具有推動排泄物的功能?!

IMG_6245.jpg

文蛤心跳

心博的動作相當緩慢,要細心觀察,一定看得到

當學生看到這個現象時所發出的讚嘆聲,代表這個實驗就有價值了

至少,讓他們以後吃文蛤的時候,還會停下來想一想曾經看過牠的內部構造,還有心跳呢!!

 

其實在內部的構造,主要是這陀臟器團

老實說,真的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,不要問我,煮熟了一口下去就算了  Orz

 IMG_6247.jpg

 

其他相關或是更仔細的內容,在 阿簡生物筆記 中有更全面的說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